暴雨中的“顶”上功夫
“中交的‘顶’上功夫真是牛!”盛夏8月,当业主站在登封产业园项目5号楼顶,面对眼前郁郁葱葱的绿植,不禁竖起了大拇指。
登封产业园项目是公司在河南的首个属地项目,作为工业企业聚集发展的核心单元,产业园区也成为了碳排放的一大源头。项目团队将“海绵城市”的施工理念植入到设计中,把6栋楼共计1万平方米的屋顶闲置面积,优化为全覆盖绿化,结合雨水收集回灌系统,达到“智能降碳”目的。
“本月计划全速推进屋顶绿化工程。”在生产会上,技术总工王迪信心满满地说道。然而,项目经理马国林思索后却提出了不一样的想法:“先别着急大规模开展。我建议先找一栋楼的屋顶做试验点,及时进行优化调整。”
果不其然,连续几天的暴雨,让马国林的顾虑得到了应验。由于登封地区三面环山,雨季又集中在夏季,屋顶产生了大量的雨水和灌溉水,短时间内增加了屋顶整体的荷载重量,带来安全隐患;另一方面大量的积水也影响到植物根系的生长,导致许多植物因长期泡水而死亡。
看着楼顶一滩滩的积水和东倒西歪的绿植,王迪仔细查找原因。经过反复对比图纸和现场调查,终于发现了问题:原定图纸中的排水层使用的材料是厚陶粒。这种材料的吸湿能力极强,雨季到来时,容易因过度吸湿,导致植物周围土壤发潮,造成积水。此外,现在的找坡层材质为珍珠岩。这种材料气孔多、容易压缩、质量轻,一旦雨量集中凶猛,上部荷载便会增大,导致稳固性变差易错位,不仅失去了原本预想的效果,还可能导致屋面渗漏。
找到症结后,项目技术团队立即组织召开研讨会,重新制定施工方案,经过一番研讨,大家决定将原来的厚陶粒排水层更换为凹凸型排水板。这种结构不仅能够减轻荷载,还能确保大量雨水和灌溉水快速进入排水板。
“高效快速的排水能力,完全能够应对登封凶猛的雨势。”王迪笑着说。同时,为了防止强降水带来的移位,在找坡层上,使用发泡混凝土替代珍珠岩,充分发挥发泡混凝土的稳定性,在防止因雨水多屋面渗水的同时,还能够对植物生长环境起到一定保护作用。
经过一周时间的施工,屋顶绿化试验区“重新上线”,大雨也如期而至。王迪在办公室来回踱着步,手心捏着一把汗。雨后,现场技术员小苏打来电话,“王总,楼顶绿植完好,排水顺畅无积水,一切正常!”放下电话,王迪长舒了一口气,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
如今,站在楼顶放眼望去,一抹抹葱郁的绿色与雨后湛蓝的天空连成一片,构建了一幅城市花园的独特美景。在这场与暴雨的博弈中,一航人再次用智慧书写了一份绿色环保的满意答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