奶奶的“老古董”
前几日回家探亲,去看望已到耄耋之年的奶奶。老人家一向勤俭朴素,一辈子生活在农村里的她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,尽管年事已高,但身体还很硬朗。
小时候的我是不太乐意去到奶奶家的,因为在我心里,她总是“抠抠搜搜”的。夏天很热,我到院里拿着水管对着脚上冲凉,她看到后总会跑过来一边把水龙头关掉,一边嘟嘟囔囔地说着“小害人精,不知道节约用水”;晚饭后我和堂姐打开电视看动画片,她每次都会把房间里的灯关掉,然后说“现在的娃娃就是没有经历过点煤油灯的日子,不知道省着点用电”;吃饭的时候不允许我只吃瘦肉不吃肥肉,吃鸡蛋不吃黄这种事也是不允许发生的,不然她就会说去逛庙会的时候只带不浪费粮食的孩子,而不带我去。
奶奶家里有两个看似“古董”一样的大立柜,原本朱红的漆面早已掉落,听父亲说,这两个柜子是奶奶的嫁妆,算起来比父亲的年龄都要大。早几年家里的老房子翻修,父亲说为她重新置办一套新的,她也没有同意。
柜子里常年藏着奶奶的“宝贝”,有过年时油炸后用来招待客人的吃食、有叔叔伯伯们看望她送的营养品、也有她出去吃喜酒别人给的瓜子糖果……当然,还有她那只已经褪色且泛黄的格子手绢,手绢层层叠叠,包在里面的是她闲不住出去农忙挣来的零零散散的钱。这些东西平常她都是不允许我和堂姐去随便翻找的,落上一把锁不说,还要告诫一句:不允许不经过主人的同意就随便去乱翻东西,这样是非常不礼貌的!
直到2008年冬天,让我对她改变了看法。那年,全国都在闹雪灾,奶奶家的隔壁是一位婶婶,独自带着一双年幼的儿女在家。夜里,厚厚的积雪将她家搭在门口的厨房压塌了,而她的丈夫又因为这场大雪被阻隔在异地无法回家,面对满地狼藉以及嗷嗷待哺的孩子,吃饭都成问题的婶婶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。
奶奶见状二话没说,走进里屋从柜里翻出她的“宝贝”,大包小包的拎着就往婶婶手里塞,说话间她从裤兜里掏出她的手绢,数都没数就把钱全都交到了婶婶手里,我站在门口听见她说;“别着急,这些东西你先拿着用,不用想着还。你那房子现在很危险,今晚你带孩子来我这住。”这一幕令我尤为诧异,我难以想象一向“小气”的奶奶怎么就好似换了个人似的。
等婶婶回去归置衣物,我问她,“我说你那些宝贝平常碰都不让碰,怎么这回这么大方全送人了?”她听了有些气急:“你个没吃过苦头的娃娃懂什么?平常吃得饱穿得暖的时候就得勤俭着些,剩下来的东西留着都有大用处。你看,这回不就用上了吗?”
一时间我竟有些语塞,悻悻地没有说出一句能反驳她的话。现如今,我已长大,站在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去回想她的所为方才知道,在现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,许多东西都来的太过容易,而老一辈勤俭节约的品质是有多么的难能可贵。
这次回家,我特意将带来的礼盒放在了她的大立柜旁边,于我而言,这柜子里装的不仅仅是她的“古董”,也是我成长途中的点点繁星,每一颗都闪烁着无尽光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