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文化

corporate culture

家风故事 | 爷爷的“良心秤”

2022-08-10
来源:
作者:
字号:[ ]

“做人就得像小葱拌豆腐,一清二白的,才对得住自己的良心”,爷爷的教导经常在我的耳边响起,他教给我为人处世的朴素道理,也成了我干事生活的准则。

image.png

爷爷是庄稼人,也不识几个字,有的只是田里种地的把式,透出泥土的朴实与厚重。“人勤地才不懒”,他坚信田里没有白长的稻谷,流一滴汗水,长一粒粮食,该翻十锄的地,不要少一锄,该施十铲的肥,不要缺一分。他的职业也造就了他为人处世的哲学,他常说:“做人就像种地,要踏实本分,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,不要觉得少一点也行,地里的庄稼都知道,老天爷只酬勤哩。”

有了这份田地里的赤诚,爷爷的田里庄稼产量和品相都不差。遇到好光景,爷爷常常会卖掉吃不完的稻子。小时候听奶奶讲故事说,有一次收稻的商家看错了秤,把爷爷400斤的稻子多称了200斤。庄稼人对重量特别敏感,多少斤的稻子也知道个大概。爷爷便拿了自己家的秤给商家再称一遍,最后确定是商家过秤出现了失误。

在零几年的农村,200斤的稻子能换不少钱。邻居们都说爷爷傻,送上门的钱都要扔出去,爷爷笑笑也不和他们争辩,后来爷爷告诉我说:“咱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杆‘秤’,这杆秤要是偏了,良心就会不安了。”这事情虽小,但却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在这份家风的熏陶下,我也继承了这杆“良心秤”,从此“清白做人,干净做事”的道理成了我一生的座右铭。

后来,我离开家庭和学校入职一航,发现外面的世界既新奇又复杂,诱惑无处不在。我更加明白了爷爷这杆“良心秤”难能可贵。每当面临艰难抉择的时候,我就会想一想爷爷对我说的话,把心里的“秤”亮一亮,把心中的“明镜”擦一擦,去掂量什么事情该做,什么事情不该做。更会扪心自问,做事的时候有没有守住廉洁的底线,拒绝不合规操作。在时时刻刻的自我警戒下,每当圆满完成工作任务,心里就宽敞且自豪了许多。

作为一名工程建设者,在履约过程中难免面对一些形形色色的“兄弟情”和“一点小心意”。该不该赴宴,该不该伸手?爷爷的“良心秤”已经给我了答案:坚决说不,不能因私损公,不能跨越雷池,不能寒了爷爷的心,丢了自家良好的家风,不能弱了建设者的廉心,更不能忘了作为共产党员的誓言。

虽然爷爷已经离我而去,但他的话语和“良心秤”一直陪伴着我的工作和生活,成为我铭记一生的精神财富,激励着我心底无私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抉择与挑战,我要把这杆“良心秤”继续传承下去,让我的孩子也领悟和坚持这简单朴素的道理,也要将这杆“良心秤”发扬出去,弘扬廉洁城建的清风正气。